2023年“5·19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暨啟動儀式在騰沖市舉行。

中國禮物展。

非遺文化展示。本欄圖片均為本報記者 陳飛 攝


【資料圖】

今年以來,我省文旅市場復蘇勢頭強勁。連日來,全省各景區、酒店、餐飲企業等文旅主體紛紛化身“旅游推介官”,以“5·19中國旅游日”為契機,通過推介會、短視頻、直播等形式,邀請國內外游客前來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5·19中國旅游日”當天,在中華普洱茶博覽苑景區,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普洱市旅游業協會以及當地的景區、商家聯動發力,分別以大眾旅游、智慧旅游、綠色旅游、文明旅游、文旅融合為核心內容,推出系列旅游線路和特色主題活動。

“左手咖啡右手茶,普洱是一座城,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歡迎大家來到普洱,愛上普洱,品味普洱。”普洱市文旅局宣教科郭冬梅向在場游客推介普洱。5月以來,普洱市陸續在線上、線下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開展公益性文藝演出、公共文化場館擴大開放等文化惠民活動。同時,聯動瀾滄景邁機場推出多項航旅特惠活動,邀請游客來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聆聽老達保的歡歌、探訪景邁山茶林、打卡千年古寨。

“雖然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但沿線百姓對個碧石鐵路的感情是無可替代的,它見證了最初筑路者的家國情懷、沿線城市的工業發展,以及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與鄉愁……”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鐵路博物館,陳展部主任蔡力盛正為游客講解寸軌鐵路帶來的發展變遷。

作為石屏縣土生土長的“旅游推介官”之一,蔡力盛希望通過自己的推介,讓來到石屏的游客都能沉浸式體驗本地的文化,從而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笆辽詈竦臍v史底蘊和獨特的科舉文化讓每個本地人為之驕傲,我們文旅工作者能做的就是把史料中晦澀的文字‘翻譯’出來,既解決本土文化丟失的問題,也滿足外來游客的精神需求。”蔡力盛說,目前石屏縣正著力在旅游項目中植入文化IP,通過對本地優質文化資源實體化、具象化的提煉和推介,讓更多游客在石屏感受到原態建筑、原態歷史、原態文化,為“最美鄉愁之旅”的品質和內涵提供重要支撐。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也有一位“網紅局長”為家鄉代言。打開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楊旻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有大量宣傳德宏文旅的內容。其中,由他擔任導演、模特、推廣者的短視頻尤為亮眼。

“德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將用一首歌帶領大家走進德宏。”在楊旻的短視頻中,把德宏的自然景觀、美食和民族節日娓娓道來。他還穿上民族服飾,學習民族舞蹈,前往貴陽、南京等地推廣宣傳,不斷提高德宏的知名度、美譽度。楊旻表示,德宏有更多的美值得被發現,歡迎大家來到德宏開啟民族文化體驗之旅、狂歡之旅、美食之旅、休閑度假之旅、探秘之旅。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是蒼洱勝景的悠揚回響,“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是大理四季如春的真實寫照……5月19日上午,第十八屆海峽旅游博覽會和第八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旅游博覽會會展中心主舞臺上響起了錚錚的白族三弦聲,一曲歡快的白族舞蹈《繞三靈》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長與大理州、鶴慶縣、洱源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走上舞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美景圖片與視頻,將大理的人文風光及旅游新產品、新業態、精品旅游新線路等一一推介給廈門觀眾。在大理展館內,“有一種生活叫大理”“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等大理文旅IP元素巧妙相融,下關沱茶、鶴慶銅器、瓦貓等系列文旅產品受到了廈門市民的追捧。

本報記者 劉宇丹 沈浩 黃翹楚 管毓樹 秦蒙琳 段蘇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