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山文化
最出名的莫過于
【資料圖】
“中華第一龍”
在這個玉龍的“老家”赤峰
你還得看看這塊
青玉勾云形佩
龍越來越卷,卷成了云?
勾云形玉佩造型多樣
在紅山玉器中成為一個特殊的類別
紅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
后來,我們要如何回憶這朵云呢?
有人認為它是龍“變”的
沒錯,就是那條“中華第一龍”
↓↓看圖↓↓
△ 赤峰博物館“雙璧同輝——紅山·良渚文化展”資料圖
△各地博物館館藏資料圖,從左至右為“中華第一龍”、黃玉豬龍形佩、勾云形玉器、青玉勾云形佩(這么來看,這個龍真是越來越卷了)
另一個說法就更貼近“云”本身了
這件勾云形玉佩中間有勾旋
周邊又伸展出云狀的邊
有人據此認為它體現的是
紅山先民對云的想象和崇拜
史前社會的人們
由于生產力水平的限制
都經歷了原始的自然崇拜
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流
這些自然現象和景觀都被賦予了生命意志
對于這片云大家理解不一
動物說、云氣說
還有玫瑰花說、旋目神面說……
不知道紅山先民
看了今人對當年創作理念的解讀
是帶著笑還是很沉默
紅山文化:延續時間近兩千年
紅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重要的考古學文化
因首次發現于赤峰紅山后而得名
分布在今天的
內蒙古赤峰市和遼寧朝陽市一帶
屬西遼河流域
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
同長江、黃河流域一樣
五千年前的這里出現了文明的曙光
延續時間近兩千年
從考古發掘情況來看
紅山文化已經進入古國階段
社會等級分化明顯
已具備了國家的雛形
△勾云形玉器
紅山文化時期,玉器多在祭祀中使用
而能夠佩戴這種玉佩的
應是首領級別的人
紅山文化善于制作這種鉤狀器物
詮釋了曲線美
△“中華第一龍”除了卷曲的C形龍身外,玉龍的鬃毛也呈鉤狀
紅山→赤峰
飄逸的云,勾住過往
赤峰,顧名思義,紅色的山
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山峰而得名
仿佛這里的一切都跟紅山文化相連
這里有個區叫紅山區
城市中的標志徽章多有玉龍造型
赤峰博物館的標志
更是融合了勾云形玉佩造型和紅山
紅山文化眾多遺址和文物的發現
表明內蒙古赤峰市和遼寧朝陽市一帶的
西遼河流域
同長江、黃河流域一樣
是最早孕育中華文明的地區之一
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及形成
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