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浙江省慈溪市,有一支“小巷檢察官”隊伍,他們常年深入基層一線,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檢察監督“治未病”,及時化解群眾身邊的現實隱患和矛盾糾紛。

前不久,家住周巷鎮潭南村的趙某某來到慈溪市檢察院派駐周巷檢察室反映情況。原來,盧某甲和趙某某的丈夫盧某乙是親兄弟,也是一墻之隔的鄰居。2000年盧某甲在其父親的宅基地上建起住房,2001年盧某乙在盧某甲家的西側也建起住房,但盧某乙家到東邊主干道的路一直被盧某甲家的院子擋住,出入需繞行,生活十分不便。

20多年來,盧某乙、趙某某夫妻倆多次向盧某甲提出,希望其能在院子前面讓出一條3米寬的道路,方便車輛通行,而盧某甲以院子已落成、讓路會影響自家面積為由拒絕。雙方各執一詞,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通過實地走訪,檢察官發現,盧某乙家在盧某甲家的西側,院前通行道路已被盧某甲的院子阻斷;同時發現,盧某甲院子最南側有一間豬舍,但一直空閑。了解這些情況后,“小巷檢察工作室”聯合鎮矛盾調解中心在村委會會商,研究形成解決方案——優先探索讓盧某甲讓出未使用的豬舍土地,用以修建道路供盧某乙及其家人出行。

檢察官隨即召開簡易聽證會,邀請雙方當事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干部、人民調解員等參加。會上,檢察官和多名聽證員從既尊重歷史又方便生活、既合法合理又現實可操作的角度做好勸導和釋法工作。最終,盧某甲表示,為了一點小事導致兄弟不和,確實不值得。在多方見證下,雙方簽署了調解協議書。

慈溪市檢察院檢察長王焰明說,通過打造“小巷檢察官”隊伍,將“坐堂辦案”轉變為“上門服務”,將矛盾化解引向源頭治理,給廣大基層群眾送去更貼近、貼心和及時的司法服務。

慈溪市檢察院還搭建“鄉村檢調平臺”,由“小巷檢察官”駐點值班,為群眾提供專門的服務咨詢場所。同時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范、村黨支部書記等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小巷檢察官’是基于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而設,我們始終堅持走小巷察民情,辦好群眾關切的‘小案小事’。”王焰明說,慈溪市檢察院堅持涉案問題抓源頭,凡涉及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都查起因、挖根源、找規律,不僅爭取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更從個案中發現制度機制等深層次問題,用好檢察建議等方式夯實源頭治理,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5日 19 版)

(責編:岳弘彬、趙欣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