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AI模型軍備競賽”到“算力普惠化”的產業遷移

過去三年,人工智能的每一次質變都伴隨著一場算力結構的升級。大模型從千億參數走向“百倍融合”,訓練任務從“中心化巨頭”轉向“全行業普及”,AI算力已然成為國家、企業、組織之間競爭的基礎生產力。

Gartner 報告顯示,到2025年,全球AI算力支出將突破4500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由中小企業和行業用戶推動。面對這場爆發,平臺型“算力服務商”不再只是資源聚合者,更是推動AI基礎設施落地的戰略樞紐。

作為中國新一代算力基礎設施服務平臺,超腦智算正在通過與全國多家頭部GPU服務商與智算中心合作,構建起一整套高效、彈性、可信的“算力即服務(CaaS)”體系。

劉碩,超腦智算CEO表示:

“我們不是造GPU的,也不是大模型的開發者。但我們在做一件更關鍵的事——讓算力的供給端和需求端高效匹配?!?/p>

二、三大引擎:推動AI算力走向“商品化”的底層邏輯

1. 基礎大模型的指數級擴張

從GPT-4o到Claude 3,從文心一言到星火認知大模型,2024年成為“千億參數”的技術普及元年。與此同時,國內各級政府、央企、AI企業開始深度入局,造成AI訓練需求全面膨脹。

根據IDC數據顯示,訓練一個65B模型所需GPU數超過2000張,傳統企業難以負擔起自建資源。在這一背景下,超腦智算通過與GPU數據中心簽約合作,為企業客戶提供高性能GPU資源的靈活租賃服務,大幅降低技術門檻和資金壁壘。

平臺已聚合國內20+家算力供應方,日可調度GPU超萬張,涵蓋A100、H800、L40S等多個主流型號,并配備AI任務管理、調度與結算體系,成為AI企業“即用即付”的算力中臺。

2. 垂直行業需求下沉,釋放場景化算力紅利

AI應用的主戰場正快速轉向行業場景。從智能質檢、視頻轉3D、工業控制,到金融風控、醫療圖譜與教育AIGC,海量碎片化需求催生彈性、精準的算力分發需求。

以智慧醫療為例,某三甲醫院年內部署AI影像識別系統后,影像處理量增長12倍,傳統IT架構難以支撐實時推理。通過對接超腦智算的托管推理服務包,該院無需購入設備,僅按月結算推理任務量,平均成本下降46%。

超腦智算提供的標準化服務產品包括:

· 模型訓練GPU套餐(支持Pytorch、TF等框架)

· AI推理高速低延遲服務(適配AIGC、RAG等新場景)

· 全托管任務調度平臺與API對接接口

3. 推理時代來臨,算力運營從“重”變“靈”

2025年將是AI算力重心轉移的一年。隨著企業AI應用落地,推理負載將首次超過訓練成為市場主力。

傳統自建式算力中心因投資大、升級慢,已逐漸失去優勢。以GPU托管、算力租賃為核心的新型模式正成為主流。

例如:

· 某金融SaaS平臺接入超腦智算后,僅用3小時完成模型部署上線;

· 某內容平臺通過GPU月租機制,在大促期間靈活擴容推理帶寬;

· 超腦智算調度系統通過AI智能調配空閑GPU資源,使得GPU利用率提升至87%以上。

平臺不僅提供算力資源,更提供“調度系統 + 計費結算 + 運維支持”的一體化AI服務運營方案,真正實現算力“商品化、工具化、服務化”。

三、平臺優勢:AI算力從資源到服務的五大躍遷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20250609/25d0a43a67cbb68dc2c0e089b6e02b92.png

平臺背后的“算力中介”模型,不是低端撮合,而是提供了一個標準、安全、高效的交付網絡。在未來的AI社會中,每一家企業、每一個項目的背后,或許都需要一個如水、電一樣穩定可調的“算力基礎設施”。

四、未來戰略:超腦智算的四重路徑布局

1.國際節點擴展:2025年下半年起將在東南亞、中東部署GPU云計算中心,實現AI模型全球化部署;

2.綠色算力協同:攜手西南智算中心,推動液冷機房節能降碳,預計PUE控制在1.05以下;

3.行業SaaS綁定:推出AI+行業輕型解決方案,如AI渲染、AI識圖、AI質檢模塊服務包;

4.合規與安全能力強化:全平臺通過等保三級、ISO/IEC 27001、GDPR接入評測,提升政府與金融客戶服務能力。

五、結語:AI浪潮下的“新型基礎設施服務商”

人工智能的熱潮終將冷卻為日常,最終能留下來的,不是最耀眼的模型,也不是最貴的芯片,而是能高效連接算力供需兩端的平臺型服務商。

正如劉碩所言:

“我們希望做的是:讓企業用得起算力,讓AI真正進入千行百業?!?/p>

在這場變革中,超腦智算正從一座連接高性能GPU資源與場景落地應用的“智算中樞”,逐步邁向新一代基礎設施平臺的核心角色。未來,隨著AI走入“人人可用”的時代,每一次應用背后,都可能有超腦智算的影子。


標簽: